摘要:
當人們“馴化”山水的能力越來越強,當都市人早已滿足于城市里虛構的山水,但見過信陽市浉河區(qū)的景致后,相信人們對真實山水風光的渴望,幾乎無法隱藏。
小橋流水人家的山村,亦或氣勢磅礴的連綿茶山。一路疊翠,一路搖曳,游人如織,如游畫中。
浉河綿延的茶山
這也讓人們重新思考如何推動貧困地區(qū)的外向型經濟發(fā)展。于是,一條全產業(yè)鏈應運而生——風光為茶添香,茶為民增收;茶旅融合發(fā)展,三產助民脫貧。
如今的浉河,茶旅融合正在釋放能量,扶貧成果肉眼可見,電商引領鄉(xiāng)村新浪潮……浉河如“萬花筒”般絢爛綻放,加速了地區(qū)培養(yǎng)自我“造血”能力,讓更多的人能夠參與進來,幫助貧困地區(qū)可持續(xù)發(fā)展,也讓人們窺探出山村產業(yè)創(chuàng)新的活力所在。
山水間有本“致富經”
曾經,對很多農村的孩子來說,上大學是逃離農村、去往大城市的契機。
但兩年前,浉河區(qū)董家河鎮(zhèn)的郭富丹回到了家鄉(xiāng),城里的朋友一度勸阻:“又破又窮的農村哪有什么工作機會?”
郭富丹
很快,郭富丹不僅找到了工作,還成為了樓畈村“村支兩委”委員,并自豪地認定:“不管以后我是否還待著這里,但在樓畈村工作的經驗,會讓我在社會上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施展開來?!?/p>
集云村的村長陶長亮同郭富丹一樣,是個大學生,但不同的是,陶長亮是在城市里工作幾年后才選擇回到了家鄉(xiāng)。
被問及收入有何變化時,陶長亮稱以前在城里上班是固定收入,不太多,回家鄉(xiāng)做茶葉,自己生產加工銷售,有自己的客戶群體,每年收入都會有所增長,會比之前高幾倍,而且能夠帶領大家共同致富,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在互聯網時代下,城市、鄉(xiāng)村的界限日益模糊,創(chuàng)業(yè)地域差別日漸縮小,這也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執(zhí)意留在城市打工,而是選擇回鄉(xiāng)。
樓畈村村口
如今郭富丹所在的樓畈村,屋舍造型雅致古樸,房前屋后花團錦簇;修繕過的水塘,塘邊綠植長勢正旺;平整過的街巷小道,道路煥然一新;村里的“五美庭院”,院內干凈整潔……殊不知,幾年前這里還是一個道路泥濘的貧困小山村。
“以前村里都是坑坑洼洼的,比較臟亂,家門口的垃圾都不收拾,村民們也比較懶散,除了種茶葉之外,平時就窩在家里打麻將。”郭富丹回憶起前些年的樓畈村景象,緊蹙眉頭。
短短幾年時間,樓畈村已完成民居改造87戶,修建村組水泥道路29公里;引導群眾在房前屋后種花種草,美化、亮化房屋周邊環(huán)境;實施茶園增彩,栽植增彩樹,種植紅花檵木、板藍根、野菊花等;打造親子菜園工程;完成230戶戶廁改造任務,在人口集聚地建成7座水沖式公廁;實施生活污水處理項目;開展生態(tài)塘建設,栽植荷花、水芭蕉等水生植物;建造水幕墻、兒童游玩設施等小景點;構建出濱河生態(tài)觀光帶……
樓畈村民居
“2019年底統計,樓畈村年接待旅游人數達到3.5萬人次以上?!睒穷泊羼v村第一書記梅金鐸說。村里設置了旅游管理機構,各種旅游管理制度完善,在建設美麗鄉(xiāng)村、打造鄉(xiāng)村旅游業(yè)的同時,他們還成立了有貧困戶參與的旅游扶貧合作社,帶領貧困戶脫貧致富。
如今,美麗、宜居、愜意的樓畈村吸引了無數游客前來觀光,而伴隨游客的增多,村民們紛紛離開了牌桌,一掃之前的懶散,自發(fā)開起了農家樂,做起了采摘園。
而陶長亮所在的集云村,2019年開始通過“色上墻”“畫上墻”“花上墻”的整體設計渲染,將集云村打造成傳統與現代兼具的五彩斑斕夢幻世界,同時引導村民進行庭院、房屋改造,靈活運用生活物件、農產品等構建民俗文化氛圍,實現“一戶一風景、一村一畫卷”的效果。
五彩斑斕的集云村
紅的門,綠的窗,藍的臺階,“彩化”之后的集云村搖身變成了一個網紅打卡地,人稱如“初戀般的小山村”。自從村里變成彩色之后,游客的數量同比增加了三四倍。
浉河區(qū)的雙井辦事處馮灣村,通過新修主干道、大塘,硬化水渠,改造危房,建設農耕博物館,載滿了鄉(xiāng)愁的農耕印記,所到皆可滿足游客對美麗鄉(xiāng)村的想象。
以茶為媒 走出浉河脫貧攻堅新路子
茶為國飲。
“一兩黃金一兩茶”,愛茶人眼里,茶如黃金般珍貴無比。而對于浉河的山村而言,茶葉是切切實實的致富“金葉子”。
浉河地處淮河上游,地貌以山地、丘陵為主,水量充沛、溫光適宜,是信陽毛尖的原產區(qū)和主產地,自古茶香悠悠,數千年氤氳不絕,造就了浉河“巍巍群峰滿眼綠,遍地茗茶溢馨香”的景象。
近年來,信陽市提出建設開放式茶產業(yè),浉河依托良好生態(tài)資源發(fā)展茶鄉(xiāng)體驗游,在傳統茶產業(yè)的基礎上催生出茶旅融合新業(yè)態(tài),延長茶鄉(xiāng)產業(yè)鏈,讓茶產業(yè)從傳統農業(yè)向一二三產融合發(fā)展,綠水青山“變身”金山銀山由此走出了新路子。
茶旅融合成了扶貧“造血機”,農民增收渠道也變多了。位于浉河區(qū)浉河港鎮(zhèn)的郝家沖村素以“信陽毛尖”茶的主產區(qū)、核心區(qū)而聞名,如今的郝家沖更成為“茶旅融合”的示范者,吸引著八方賓客來此觀光旅游。
如今的郝家沖村處處是田園風景
2017年,郝家沖村圍繞“六村聯創(chuàng)”,將人居環(huán)境和旅游環(huán)境統籌推進,計劃用三年時間對全村人居環(huán)境全面整治。村里環(huán)境改善了,從山上引下來的小溪穿村而過,小橋流水、漫山茶樹、綠樹紅花,別具一格的小游園、農家景觀隨處可見,吸引了信陽市及周邊地區(qū)游客絡繹不絕前來休閑。
葉建晴就是當地其中一位依靠茶旅融合脫貧致富的村民。
葉建晴
5年前,葉建晴還只是郝家沖村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如今的他,筆挺的襯衣配上西褲,就連發(fā)型都是精心“捯飭”過的。除了個人形象,葉建晴的家里也收拾的干凈利落:一塵不染的大理石地磚,再搭配著墻上“生意興隆”的字畫,如今的葉建晴儼然一副“成功人士”的模樣。
是什么讓一個貧困戶開始在意形象?肯定是因為錢包鼓了?!拔也话炎约赫睦饕恍?、把家里打掃的干凈一些,來買茶、吃飯的客人看到心里肯定會不舒服?!比~建晴說,過去沒做生意之前,他家里一年到頭也來不了幾個客人,而現如今,又開農家樂又賣茶葉的他,每天都要接待客人,自然需要良好的形象來“裝點門面”。
自從茶旅融合開展以來,村里的游客逐漸多了起來,原本就在村里干過紅白喜事“地方頭廚”的葉建晴發(fā)現:這些來村里玩的游客肯定需要找個地方吃飯。
村里的農家樂生意紅紅火火
于是葉建晴對自家老屋進行了改造,利用自己的手藝做起了農家樂生意,每到雙休日,游客爆滿,排隊就餐,生意好的時候,一中午就能接待30余桌客人。
農家樂的生意越做越好,村里的游客也越來越多,2019年,葉建晴又新建四間木屋,擴大了農家樂的經營面積。現在葉建晴的農家樂年營業(yè)額200萬元,賣茶葉這個“副業(yè)”也讓他每年增收20余萬元。
與此同時,伴著茶文化旅游產業(yè)發(fā)展如火如荼,集云村搶抓發(fā)展機遇打造了“醉色茶村”,令一個普通的茶村搖身變?yōu)椤熬W紅打卡地”。如今的集云村,不但樣子美,還帶動了村內各農家住宿餐飲蓬勃發(fā)展。使附近的茶農們產銷兩旺,戶戶賺得盆滿缽滿。
山水相依的自然風光,歷史悠久的茶文化,加上基礎設施的日漸改善,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市民來到茶山。
近年來,信陽市浉河按照“茶區(qū)變景區(qū)、茶園變公園、茶山變金山”的茶旅一體化發(fā)展路子,沿環(huán)湖路傾力打造了以“一環(huán)、兩核、十大茶坊、多極連動千家萬戶”為布局的茶旅融合精品觀光帶,傾心拓展茶旅融合、城鄉(xiāng)互動、全員參與的全域旅游新業(yè)態(tài),奮力譜寫“共建美麗浉河、共創(chuàng)美好生活、共享發(fā)展成果”新篇章,推動浉河區(qū)進入全域旅游新時代。
電商“帶貨”助扶貧
在郝家沖,因病致貧的歷運寶眼看著兩個兒子上學需要用錢,他急匆匆找到村兩委,希望村里能幫他找個致富的生意。
歷運寶
通過村兩委的引薦,歷運寶得到了去市里學習炒茶技術的機會。學成歸來后,他主動向村里申請貸款購置炒茶設備,干起了合作社。如今,歷運寶不僅還清了貸款,還逐步將茶園擴展到30畝,茶葉銷售額也由過去的1萬多元增加到20多萬元。歷運寶還加入了電商,通過網絡售賣自家茶葉,也幫村民進行售賣。
“過去貧困戶都爭著要保障,要政府多給點救濟,而如今他們卻是忙著搶市場,比著做生意?!蹦壳埃录覜_村建檔立卡的47戶106人貧困戶中,已脫貧43戶102人,郝家沖村第一書記汪運利把脫貧心得總結為:“激發(fā)貧困戶的獲得感,要讓他們看到身邊的環(huán)境變美了,看到村里的致富路子變多了,他們只要肯努力,在家鄉(xiāng)就能獲得不錯的經濟收益?!?/p>
“劉丫丫”劉付榮
在浉河區(qū),和歷運寶一樣從事電商的,還有一位從小山村里走出的“帶貨女神”——“劉丫丫”劉付榮。一片小小的艾葉,不僅改變了劉付榮的命運,更成為浉河區(qū)吳家店鎮(zhèn)脫貧致富的引路草。
從小生活在大山里的劉付榮,高中畢業(yè)后就回到家里成了地地道道的農民,“山里盛產的茶油、花菇、板栗、金銀花,在城里都是寶貝,但因為受經濟條件和區(qū)位因素制約,這些山珍卻很難賣出價錢。”劉付榮自小便隨父親步行十幾公里將農產品背到集市上售賣,付出很多收益卻很少。
讓山珍走出大山,賣個好價錢,讓父母過上好日子,成為劉付榮年輕時的夢想。
劉付榮的艾草加工車間
2011年,是劉付榮第一次“觸電”?!爱敃r我在做快遞生意,正巧當時浉河區(qū)組織了一個電商培訓班,讓我第一次知道原來互聯網上還能賣東西?!币驗樽约寒敃r從事的工作,再加上敏銳的直覺,劉付榮察覺到網購市場的前景。她瞅準時機,注冊成立了“劉丫丫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
隨后的幾年里,劉付榮的電商事業(yè)可謂是蒸蒸日上,在2018年的“雙十一”購物節(jié)那天,就創(chuàng)下了18萬元的單日最高銷售額;年銷售額也高達1240萬元,形成了“種植、儲藏、加工、定制、銷售”為一體的成熟產業(yè)鏈條。
這幾年,劉付榮的電商產品也逐步由農產品轉變?yōu)榘葜破?,問起原因來,劉付榮說:“我們信陽因為大別山區(qū)的獨特氣候,所以能生長出品質優(yōu)良的艾草。更重要的是,艾草種植簡單,貧困戶一學就能上手。”
貧困戶在劉付榮的車間里工作,每月薪酬不低于2000元
現在劉付榮的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已然成為了當地脫貧攻堅的中堅力量。公司開展就業(yè)扶貧,對有勞動能力貧困戶,提供就業(yè)崗位,每月薪酬不低于2000元。同時開展產業(yè)扶貧,與481戶貧困戶簽訂產業(yè)幫扶協議,免費提供艾草種植技術及種苗,訂單式種植,對貧困戶農副產品,以高于市場價10%的價格收購,鼓勵發(fā)展生產,激發(fā)貧困戶內生動力。還開展金融扶貧,企貸資金300萬元,與60戶貧困戶簽訂帶貧協議,每年分紅3000元;采取“電商+農戶”發(fā)展模式,與附近農民合作,將本地農產品回收在網上銷售,進一步優(yōu)化農副產品供給及流通,促進農民增收。
如今,劉付榮通過網店和各類銷售平臺,把大別山里的艾草銷往全國各地,而這種農產品通過網絡直面消費者的方式,不僅讓她的公司月發(fā)送快遞包裹3萬余件,年銷售額達1240萬元,更讓她完成了她兒時“讓山珍走出大山,賣個好價錢”的夢想,帶富了一方貧困百姓。
結語
浉河山水茶鄉(xiāng)
大別泱泱,長淮湯湯,豫風楚韻,山水茶鄉(xiāng)。如今的浉河正成為國內外游客旅游觀光、娛樂休閑、度假養(yǎng)生的絕佳勝地。
思變則富。生態(tài)與脫貧,一頭連著綠水青山,一頭連著金山銀山,二者不可偏廢其一。對于貧困山區(qū),這是典型的農業(yè)生產力變革的機會,也是當今中國正經歷的決勝全面小康、決戰(zhàn)脫貧攻堅的生動寫照。
同時,我們也看到了扶貧改變了貧困山區(qū)面貌,開闊了農民的視野,讓他們在自給自足的原生態(tài)生活之外,看到了更多可能,有了更多期待。
責任編輯: 黃冠宇
附件: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