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若在許昌街頭停下腳,很多人或許告訴你:他們引以為傲的地標,除了春秋樓、灞陵橋等三國歷史遺跡,還有500多公里長的城市綠道。
若在許昌街頭停下腳,很多人或許告訴你:他們引以為傲的地標,除了春秋樓、灞陵橋等三國歷史遺跡,還有500多公里長的城市綠道。
多年來,我市將城市綠道建設作為重要民生工程,將其納入國家生態(tài)園林城市創(chuàng)建的重要內容,堅持“系統化、人性化、特色化”的原則,全市綠道建設總長度達574.46公里,逐步形成了“綠道成網、景觀相連、景隨步移、人景交融”的城市綠道格局。
助力綠色出行,添彩宜居蓮城。占地3300畝的中央公園、以護城河為核心的10.8公里環(huán)河綠道、清潩河旁的濱水綠道織出綠色路網……如今,許昌的城市綠道如一條條“翡翠長廊”,成為市民休閑、健身的理想之地。2018年,我市的城市宜居度和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對生態(tài)環(huán)境滿意度4項指數均位居全省第一。
規(guī)劃引領 挖掘城市“綠色潛力”
春暖花開,踏青賞景,串聯起城鄉(xiāng)風景的一條條綠道,如今已經成為老百姓健身休閑的好去處。
何為綠道?“以自然要素為依托和構成基礎,串聯城鄉(xiāng)游憩、休閑等綠色開敞空間,以游憩、健身為主,兼具市民綠色出行和生物遷徙等功能的廊道?!弊》亢统青l(xiāng)建設部印發(fā)的《綠道規(guī)劃設計導則》中這樣定義。
城市綠道不僅僅是一條路,還是城市規(guī)劃的“思路”。為了將綠道天生就有的“綠色”“健康”基因融入城市建設之中,在頂層設計上,我市堅持高點起步、高位設計、城鄉(xiāng)統籌、全域覆蓋,結合許昌地形、地貌、植被、水系及城市功能定位,高標準制定了《許昌市城市總體規(guī)劃(2015—2030年)》,編制實施了《許昌市城市綠地系統規(guī)劃(2015—2030年)》《許昌市道路(含停車設施)專項規(guī)劃(2015—2030)》《許昌市綠道規(guī)劃(2017-2030)》等專項規(guī)劃,確定了“五橫、五縱、綠繞城”的綠道綠廊系統總體規(guī)劃結構,通過綠道連接形成點、線、面、環(huán)相結合的整體空間形態(tài)。
小小綠道,一頭連著生態(tài)環(huán)境,一頭連著民生福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城市綠道建設,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長任組長的許昌市綠道建設領導小組,各縣(市、區(qū))黨委、政府主要領導掛帥督戰(zhàn),分管領導具體抓落實,靠前指揮;同時,健全完善決策推進、資金投入、定期通報等一系列工作機制,確保綠道建設工作順利推進。
城市綠道,不僅是種草植樹,而且是用理念鋪路?!鞍凑铡对S昌市綠道建設工作方案》,我們將綠道建設與城市規(guī)劃、建設、管理工作相結合,市區(qū)新開發(fā)建設項目,必須同步規(guī)劃建設綠道或預留充足空間,這是城市規(guī)劃的進步所在?!笔谐枪芫志珠L劉靜說。
綠脈融合 水文歷史“串鏈成網”
4月7日,風和日麗,清明假期的最后一天,占地3300畝的中央公園綠道蜿蜒、林木蔥郁、游人如織。 “走在公園里,到處都是花草樹木,滿滿的幸福感、獲得感?!奔易∈袇^(qū)天寶路騰飛花園小區(qū)的李國慶說,過去節(jié)假日他一般都待在家里看看電視,如今卻愛上了與朋友們在中央公園散步。
在許昌街頭,不乏和李國慶一樣的市民,他們已經習慣出門見綠的愜意生活:在每天清晨或晚飯后,沿著城市綠道到附近的園林廣場或袖珍綠地公園,舒展筋骨、放松心情。
市民的生活之所以發(fā)生這樣的改變,得益于我市在加快綠道建設過程中,以綠為魂、以水為脈、以文為核打造城市綠道,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明顯提升了人居生活品質。
——以綠為魂。從2016年開始,我市累計投入2億多元,大力實施“綠滿許昌”行動計劃,2019年更是加大投入力度,斥資10.89億元實施生態(tài)園林城市提升項目144個,無論是項目數量、項目規(guī)模,還是投資額均創(chuàng)近年來新高;通過綠地建設,構建點、線、面相結合的綠色生態(tài)網絡,形成以濕地公園、城郊森林公園、城區(qū)游園為“綠點”,以高速公路,國、省干線,主要河流等生態(tài)廊道為“綠線”,以花卉苗木基地、國家儲備林基地、森林城市群為“綠面”,點、線、面相結合的綠色生態(tài)網絡格局。
——以水為脈。2013年以來,我市大力實施清潩河、飲馬河、灞陵河等水系景觀建設,結合水系綜合治理工程,沿河實施綠道建設,串聯起城區(qū)內主要河流、湖泊、城市公園綠地等。同時,沿水系河道修建了10余公里的親水棧道,進一步拓展了市民親水空間。目前,我市中心城區(qū)沿清潩河、飲馬河、中央公園等重要城市軸線及干道,已建設綠道278.86公里,同步建設驛站35處,成為城區(qū)休閑慢行系統的首批展示線路。
——以文為核。許昌是“三國文化之鄉(xiāng)”,在綠道建設中,我市注重將其與三國文化有機結合,將西湖公園和春秋樓景區(qū)、灞陵橋景區(qū)、曹魏古城等一批具有三國文化特色的文物古跡、文化街區(qū)等聯系起來,沿綠道建成三國文化景觀節(jié)點23處、雕塑33座,綠化面積368.7萬平方米,塑造了歷史與現代完美融合的園林文化景觀。
以人為本 蔓延市民幸福之路
綠道是承載休閑游憩、文化體育等多元化功能的“綠色之道”,是美麗環(huán)境轉化為美好生活的“幸福之道”,更是一個城市發(fā)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轉變之道”。
綠道建設工作并不是簡單地鋪路種樹,而是一項系統綜合工程,打通這條城市的“綠色動脈”并不容易。在綠道建設過程中,我市堅持把節(jié)約型建設放在首位,充分利用我市現有的濱水道、公園園道、休閑廊道等,對符合建設條件的現有道路、路側綠帶、景區(qū)道路游徑進行改造,在廣場、游園鋪設中優(yōu)先使用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透水磚、再生磚,減少硬質鋪裝使用比例,有效節(jié)約了建設成本。同時,我市加大生態(tài)修復力度,使占地150畝的垃圾山嬗變?yōu)椤跋闵焦珗@”;在低洼廢棄地上打造出占地900多畝的秋湖濕地公園;讓擁有500多年歷史的護城河再現了“十里荷花半城柳”的蓮城風韻。
建設城市綠道,歸根結底是要讓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成為市民的主流選擇。我市對于濱河綠道不連通的問題,2019年投入2000多萬元實施清潩河游園沿線橋梁橋下道路貫通工程,更好地滿足市民出行和健身需求;對重要道路兩側綠化帶進行提升改造,鋪設園路,增設座椅、廊亭等配套設施,為市民創(chuàng)造了更多游憩空間。
實施公共自行車系統建設,也給市民提供了更多體驗自然、欣賞自然的機會。目前,我市已建成公共自行車站點350個、投放自行車8000輛,今年擬再建站點50個,投放公共自行車1500輛,徹底解決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我市還加大公廁、垃圾中轉站等環(huán)衛(wèi)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實現了5分鐘、500米內有1座公廁;購置公共體育設施和兒童游樂設施,安裝在綠地游園,新增468處公共體育和兒童游樂場所,市區(qū)“15分鐘健身圈”基本建成……隨著服務的不斷升級,市民的幸福感逐漸增強。
綠色發(fā)展沒有休止符。許昌的城市綠道,不妨長一些,再長一些。
責任編輯:
附件:
網友評論